【水處理設備相關知識】紫外線殺.菌器功效

常州沛德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為您解答:紫外線殺.菌器功效
紫外線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具有生物效應,是指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或生物體后,使喚人體或生物體發生生理上的變化。例如紫外線照射人體后,使皮膚產生色素沉著,皮膚變黑。又如細.菌體經短波紫外線照射后很快死亡。又如人體經一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后抗病能力加強,皮膚再生力加強,毛發生長速度加快等。所有這些都是紫外線物效應的一些實例。
殺.菌效應
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很強,當波長在200nm~300nm的紫外線照射到細.菌體后,細胞的核蛋白和核糖核酸(DNA)強烈的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從而把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因此細.菌死亡。紫外線殺.菌強的波長為250nm~280nm,殺.菌作用的閾曝輻射量平均值為0.35J?m-2~465J?m-2。靈敏度波長265nm。
紫外線不同照射劑量時的滅.菌率也不同。對于不同的細.菌要達到同一滅.菌率,所需的紫外線劑量相差甚大。例如酵母菌要達到90%的滅.菌率時,則需要紫外線劑量為14,700mw·s/cm2。而大腸桿菌則只需1,550mw·s/cm2,二者相差十倍。
紫外紅斑效應
在紫外線輻照下皮膚所發生的急性發紅的癥狀。該閾曝輻射量平均值為300J?m-2~500J?m-2。靈敏度波長297nm。
一定劑量的紫外線照射到人的皮膚后,經一定的潛伏期,皮膚會出現紅斑反應,即出現有明.顯界線的紅色斑痕,這是由于紫外線照射使皮膚表層細胞分解產生組織胺等物質所引起的毛細管擴張造成的。紫外線的紅斑反應有兩個波長區,即波長為297nm和254nm的紫外線對人的皮膚易造成紅斑,所以當紫外線的劑量一定時,紅斑反應與紫外線的波長有密切關系。
直接色素沉著效應
波長在320nm~400nm紫外線的生物作用較弱,但它對人體照射后使皮膚發黑,皮膚有明.顯的色素沉著作用,這就叫紫外線的黑斑效應。該波段的紫外線強烈地刺激皮膚,使皮膚新陳代謝加快、皮膚生長力強和使皮膚加厚。因此該波段紫外線是許多皮膚病的重要波段,就是用該波段紫外線的。人工皮膚著色,其黑色就是利用紫外線的黑斑效應造成的。
皮膚被輻照后立即會產生色素沉著而引起紅斑。它與產生紫外紅斑的二次(間接)色素沉著不同,有較寬的作用相對光譜。該閾曝輻射量平均值為100000J?m-2。靈敏度波長340nm。
膽紅素離解效應
膽紅素由于被輻照而分解成無水離解物。靈敏度波長460nm。
該生物作用效應主要運用在小兒黃膽病(新.生兒溶血病)。利用光化學作用,使膽紅素分解,而分解后的產物是無.毒的,膽紅素吸收波長在440nm,當膽紅素遇到440nm的藍光后被分解,分解后就變為無.毒的產物,所以小兒黃膽的光譜一般用紫藍光較好。即390nm~490nm波長的光照射較好,其光譜峰值在430~440nm。過去也有用長波紫外線加可見光進行照射,如長弧高壓汞燈,但不如用紫-藍光好(波峰在440nm)。目前的光源是輻射390nm~490nm的熒光燈。照射劑量一般要求在1.5mw/cm2左右,常用6~10只40w的藍紫熒光燈并排為一組,裝于小車頂端,裝有熒光燈的小車可以移動,時把小車騎放于患兒床上,被嬰兒的眼睛用布包住,全身裸露,患病輕的病兒一般照射6~12小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