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水質的腐蝕或饑餓垢傾向有哪些常用方法?

準確判斷水質的結垢或腐蝕程度應該根據各種實驗結果。在試驗之前往往先根據水質及某運行條件進行計算,作出對結垢或腐蝕腐蝕傾向的初步判斷,以便考慮實驗方案。目前的計算方法都是根據水中某種鹽類的溶解平衡關系提出的,就是說水中某種鹽類到到能夠析出的數量,即有結水垢的傾向。如果該鹽類在水中能全部溶解,則在金屬表面上沒有水垢作保護層,即有腐蝕傾向。某些水質還可能產生硫酸鈣、硅酸鎂水垢,故常以這幾種鹽類分別判斷結垢或腐蝕傾向。
(1)以碳酸鹽為主的結垢趨勢
1、朗格里爾(Langelier)飽和指數法;
2、賴茲納(Ryznar)穩定指數法;
3、碳酸鹽硬度判斷法;
4、臨界pH(pHc)結垢指數法;
5、經驗飽和指數法。
經驗飽和指數即
Is=pH-pHs=0.5-2.5
式中Is——飽和指數;
pH——水的實際pH值;
pHs——水的飽和pH值。
若飽和指數Is處于0.5-2.5范圍內,即該水質不會腐蝕也不結垢;
若飽和指數Is<0.5則將會產生腐蝕;
若飽和指數Is>2.5則將會產生結垢。
(2)磷酸鈣垢的判斷
根據磷酸鈣在水中溶解和離解的平衡關系,推導出正磷(PO34-)、鈣和pH的基數按關系式,以此來判斷磷酸鈣的結構趨勢。
(3)硫酸鈣結垢傾向的判斷
如果循環水中Ca2+、SO24-離子含量(均以CaCO3計,mg/L)的乘積大于1.5×105則將會產生硫酸鈣垢。
(4)硅酸鎂結垢傾向的判斷
為避免硅酸鹽水垢,一般SiO2不宜超過175mg/L,當鎂含量大于40mg/L時,應控制Mg2+與SiO2的乘積<15000,Mg2+以CaCO3計mg/L。
以上計算方法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均有其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為以上算法都是以單一鹽類來考慮的,實際上水中離子錯綜平衡、互有影響,并非單一鹽。另外,在計算中無法考慮微生物對腐蝕和結垢的影響,但作為初步判斷還是可用的,可以在使用中結合考慮其他原素適當修正。應注意的是:以上計算是針對為加藥系統的,但系統加入水質穩定劑之后,使水質的腐蝕或結垢傾向改善,故以上方法對加藥系統只能作參考。